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浅谈中国LED制造业之“殇”谁能拯救你?

  纵观全球,中国目前俨然已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无论是从制造业产值规模,还是企业数量及从业人数来看,中国制造业已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全球范围内,“Made in China”已经成为中国工业的一张名片。对中国企业来说,不仅国内热销的国外品牌是“中国造”,就连在国外销售的产品也是中国OEM代工的杰作。

  然而,不得不提的是,中国制造也正处在一个发展的十字路口。当下,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全球制造业也正面临由“制造”向“智造”转变的风口。在此背景下,中国抓紧“中国制造2025”的推进,旨在将“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

  时至当下,中国制造业尤其是照明制造业,正经历着一阵一阵的剧痛,转型升级刻不容缓。那么,以照明制造业为代表的中国制造业正在遭受着什么呢?

  首先,中国制造业的制造优势渐失。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人口基数大的发展中国家,丰富的劳力资源是我国制造业的主要优势之一。过去,中国的整体劳动力回报水平相对较低,再加上完整的产业供应产业链,许多国际照明大佬,如飞利浦、GE等,均纷纷在中国设厂。

  然而,近年来随着用工成本的急剧上升以及各类运营成本的上涨,再加上LED产品价格的快速下滑,不少企业主均感到企业运营压力较大。在这样的环境下,众多照明制造类企业不堪重负而“关门歇业”或工厂外迁。这不,就在近期先有飞利浦灯饰(深圳)制造公司宣布解散,后有深圳一电源企业欠款千万濒临倒闭的消息传出,一时间中国制造业“哀鸿遍野”。另外,随着印度以及东南亚等国制造业的崛起,许多国内外照明巨头纷纷在此新设工厂,大有将制造部分转移出中国之势。

  其次,中国制造业经历着水平低下,科技成分不足等困扰。说到中国制造业,大家首先想到的必定的是人力。诚然,人力是制造业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不是唯一的部分。在追求高效率、高品质的时代,人的作用将会被最大程度化的削弱。制造业是每个国家GDP来源很重要的部分,低下的生产效率已经变得不可容忍。

  然而,在中国,制造业的主体仍然是人。笔者曾走访过很多照明制造类企业,小到十几个人的小作坊类企业,大到上百人的专业化制造企业,其机器及设备的利用率依旧较低,灯具的组装基本上全部依靠人力来完成。在佛山照明制造业内曾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个人,一把螺丝刀,就可以进行灯具生产。在这种形势下,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得不到充分的保证。

  另外,中国制造业“工匠精神”不足,正陷入“粗制滥造”的困局。中国制造类企业普遍缺少“工匠精神”,很少企业能够做到精细化生产。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在生产上精益求精,产品方能有保障。德国及日本制造业追求一个“精”字,这也成就了许多“百年老字号”企业,而中国中小型企业的平均寿命却只有五到十年。

  同时,粗制滥造正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大标签。以照明行业来说,单单2016年上半年,产品被国际召回的案例就已达到十多起。诚然,被压榨的利润空间是导致召回的原因之一,但归根结底还是出现在产品质量的把控上。

  早前, “中国制造”对于很多欧美国家来说,都是“质量差”、“冒牌货”的代名词,而对旅西华人来说,也因为顶着“中国制造”的名号出现了不少麻烦。很多西班牙人都会对华人百元店等商店的商品表示不满。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很难想象一个忽视质量问题的制造业企业能发展到怎样的地步。对于中国制造业来说,亟需用先进标准倒逼质量升级,从而从整体上提升“中国制造”的海外形象。

1  2  下一页>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半导体照明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