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铸就LED照明设计之“魂”
城市夜景是一种记忆,也是一段历史。它记录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可以说城市夜景照明的发展见证着新中国改革开放经济的腾飞。有人将1997年至2004年划分为中国的夜景照明的萌芽成长期,而正是1997年香港回归,北京展开大面积的夜景照明建设,由此拉开了城市景观照明蓬勃发展的大幕。
城市夜景照明发展至今,其效果已经呈现质的飞跃,灯光就犹如城市的魔法师,优秀的照明设计就像为城市披上一件流光溢彩的外衣,展示着这个城市的品味。那照明设计如何才能符合城市文化的定位,展示城市的品味,在照明设计飞速发展的今天,行业又存在哪些问题,我们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袁宗南照明设计事务所设计总监袁宗南博士。
前期调研 以人为本
在照明设计中如何才能符合城市的文化品位,袁宗南给出的答案是“以人为本”。进一步来说就是首先要以当地民众的需求为前提,再以观光客的角度来考虑,如何才能使这个城市吸引他们的注意。要做到这一点很重要的就是前期调研,详细了解该地区的文化以及当地人的生活习性。
以台湾的台北国父纪念馆为例,袁宗南的设计团队对周围的环境以及民众的生活习惯都做了一个详细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将国父纪念馆的照明设计分为三个时间节点:七点到十点,全部亮灯,因为当地民众要出来散步运动,以及配合101大楼游客观光台北夜景需求,让游客能看到国父纪念馆的大气;十点到十二点关掉建筑的投光灯,只留回廊灯,因为主要的观光人群没有了,而这些投光灯会给周围的居民带来光害;十二点到凌晨五点,只留下小壁灯。这样的设计既考虑到居民的细节、又顾及观光客需求,不仅节约能源,而且做到以人为本,也让古建得到了充分的休息。
同样的,袁宗南最满意的作品——西安大雁塔夜景照明也充分地体现了以人文本的设计理念。西安是一个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从景观规划到灯光设计,整个团队进行了约有一年半的前期文化调研。在选择灯具上,袁宗南没有照搬国外,而是将唐朝的灯笼跟书法结合一起作为灯具;椅子、石凳,任何一个有凸起或有阶步的地方都会有光带指示,以防游人摔倒;灯光采用高岗灯,既避蚊虫也不刺激人眼。每一处的小细节都考虑到民众的需求。
然而最让袁宗南满意的是50分钟商业时间理念的实现。在大雁塔北广场每到特地的整点时间,音乐喷泉表演就会开始,“每看完一场10分钟的秀,都会有50分钟时间在等待下一场整点的表演,这个时候人潮就会聚集,就会带动周边商铺的生意,灯光就亮得有意义。”用文化的根留住周边的人潮,带动周边的经济发展,袁宗南的这个照明经济学理念萌生于他慕尼黑的求学时代,十年后,最终在大雁塔得以实现。
时至今日,又一个十年过去了,该景区的灯光夜景依然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看。除了灯光本身绚丽多彩,更重要的是整个设计平衡了环境、美学以及人文三者的关系,同时满足了当地居民、政府、游客需求,这样整个灯光才能久亮不衰。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照明设计师Lighting designer: OFweek猎头
- 助理照明设计师(效果图设计师) 上海城市之光灯光设计有限公司
- 照明设计师 米绅照明设计(上海)有限公司
- 急聘led室内灯具照明设计师 深圳市飞利高科技有限公司
- LED照明设计工程师 北京荣盛鼎业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 景观照明设计师 上海同城工程照明有限公司
- 照明设计师 广东雷士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 照明设计师 太龙(福建)商业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 照明设计师 上海碧陆斯照明电器有限公司
- 照明设计师 上海英诺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 嵌入式软件工程师(ARM) 山东省/潍坊市
- 光学工程师 山东省/潍坊市
- Linux嵌入式软件工程师 浙江省/杭州市
- 研发项目经理 浙江省/杭州市
- CTO 浙江省/杭州市
- 供应链总监 浙江省/杭州市
- 市场总监 浙江省/杭州市
- 销售总监 浙江省/杭州市
- HRD 浙江省/杭州市
- 华东销售经理 江苏省/苏州市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