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LED光源本土化 普瑞“硅”来“大手笔”布局
7月初,东芝 (Toshiba)宣布计划于今2014年内正式大规模量产白光LED产品,目标为将其月产能大幅扩增至现行的150倍。
而东芝所生产的白光LED,正是采用的2013年4月收购美国普瑞光电(Bridgelux)“GaN-on-Si”(硅基氮化镓)技术后共同开发的LED元件。
此前的6月9日,普瑞光电刚刚与深圳市瑞丰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宣布,双方将针对中国市场合力打造新品牌“普瑞丰”,并推出采用中低功率表面贴装技术(SMT)的新LED光源产品线。
普瑞光电近期活跃的表现,使其在出售“GaN-on-Si”专利的沉寂后,又再度回到业界的视线中,而伴随此次“回归”,普瑞光电在中国大陆进行了“大手笔”的布局。
深度本土化
对于中国市场,普瑞光电无疑是看好的。
根据CSA Research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半导体照明产业整体规模达到了2576亿元,较上一年度增长34%,而普瑞光电一直致力挖掘的大功率LED芯片市场,也由于LED路灯在各地普及而增长迅猛,据普瑞光电估计,该公司在大功率芯片市场的市场占有率已稳居前三。
据悉,洲明科技、勤上光电、史福特等知名下游企业都已成为普瑞光电的客户,而普瑞光电在中国市场的开拓并不仅限于此。
“普瑞光电看到了中国市场的需求,在中国市场竞争中,国外企业需要反应快,也需要学会适应。”在普瑞光电芯片事业部总经理Frank Hu看来,国内LED产业的趋势呈现“大吃小、快吃慢”的格局,国外企业则“必须走本土化路线,适者生存,不适应本地的土壤一定会死掉。”
国内的LED产业中,不乏接受过国际名校教育,并在世界一流半导体公司有过工作经历的海归回到中国本土创业,并带回了先进的研发技术,但这并不意味着成功。
为了避免“水土不服”,普瑞光电进行了三个阶段的迁移。
普瑞光电首先选择了台湾晶元光电进行芯片代工生产,这一举措使公司利用晶元光电的产能实力而有效降低了芯片成本。
此后,普瑞光电又于2014年初在开发晶照明(厦门)有限公司建立工程研发中心,“这样做一是表明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二则是对中国制造的认可。”Frank Hu解释说。
而这一举措更重要的意义是,帮助普瑞光电加速了“从实验室到工厂”的进程,将美国研发出的技术迅速导入生产,优化工艺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同时也可以及时满足对中国客户服务的需求。
据介绍,普瑞光电将会在厦门工程研发中心开展多项以美国开发的LED集成封装平台技术为基础,适合中国市场的本土化工程实验和产品研发。
此外,普瑞光电又设立了位于其上海虹桥区域销售办公室的上海应用研究实验室。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照明设计师Lighting designer: OFweek猎头
- 助理照明设计师 上海城市之光灯光设计有限公司
- 照明设计师 米绅照明设计(上海)有限公司
- 急聘led室内灯具照明设计师 深圳市飞利高科技有限公司
- LED照明设计工程师 北京荣盛鼎业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 景观照明设计师 上海同城工程照明有限公司
- 照明设计师 广东雷士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 照明设计师 太龙(福建)商业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 照明设计师 上海碧陆斯照明电器有限公司
- 照明设计师 上海英诺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 嵌入式软件工程师(ARM) 山东省/潍坊市
- 光学工程师 山东省/潍坊市
- 华东销售经理 江苏省/苏州市
- 高级采购 北京市/海淀区
- 海外销售工程师 北京市/海淀区
- 海外销售经理 北京市/海淀区
- 销售工程师 北京市/海淀区
- SEO搜索引擎优化专员 北京市/海淀区
- DQE经理 广东省/深圳市
- 业务员 广东省/深圳市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