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光LED为日本人研发 中国没有培养诺奖得主的“土壤”?
2014年度的诺贝尔医学、物理和化学奖纷纷揭晓。获奖的有英国、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国的科学家,而中国内地仍然未打破零封的尴尬。关于中国科学家与诺奖,在每一年的诺奖季都是热门话题,已经延续许多年了,很多讨论也变成了老调重弹。
对于欧美国家特别是美、英、德、法来说,诺贝尔科技类奖项拿得不少,这与这些国家的科研传统、学术创新有诸多关系。有人曾经据此认为诺奖偏重欧美,却也不算事实。早在冷战时期,前苏联就有10来位科学家荣膺诺奖,而亚洲的日本则在新世纪以来频繁摘奖,本次又有赤崎勇、天野浩和日裔美国科学家中村修二则因发明制造照明LED灯不可缺少的蓝光LED被授予物理学奖。至此,日本诺贝尔奖得主人数上升至22人,除两名文学奖和一名和平奖之外,自然科学奖项占了绝大多数。即便是业已加入美籍的南部阳一郎和中村修二,也均因在日本国内的研究成果而获奖。虽然也有华裔科学家得到过诺奖,但研究成果却基本是在美国完成的,和中国科学界的渊源并不深。
然而,诺奖对于中国科技界真的那么重要?得了诺奖是不是会一跃成为科技强国?其实,我们既没有必要趾高气扬于诺奖,“吃不了葡萄说葡萄酸”,也没有必要妄自菲薄于诺奖,把自己批判得体无完肤。不管怎么样,中国科技界这几十年的努力是明显的,科技的腾飞有目共睹,没有拿诺奖不能证明中国科技创新实践就失败了,而只能说明还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但我们却也应该张眼望世界,学习一下其他国家的优秀经验。日本近年来在诺奖方面的成就便值得我们借鉴,他们在2001年的第二个科学技术基本计划中提出,要在50年内拿30个诺贝尔奖。当时很多人嗤之以鼻,认为日本政府“疯了”,毕竟在提出这一计划以前,日本在百年间仅有9位诺奖得主。但从那以后的短短十几年间,日本竟出现了13位新的诺贝尔奖得主。照此趋势,不用50年,日本将完全有可能提前完成诺奖计划。虽然诺奖成果有不少是上世纪的研究成果,沉淀迄今才获奖,但日本的诺奖计划的确不是无的放矢。那么,日本凭什么成为诺奖大户呢?
从他们频繁荣膺诺贝尔物理学奖看出,日本科技界对物理学这样的基础科学的重视程度是给力的,这样的重视保障了基础研究的顺利开展。日本的基础研究可以进行那些10年、20年乃至30年后才能运用的课题,而我们科技界则更加重视应用型科技,要的是当下的实用性、要的是技术转化成经济成果,技术改变生活。孰优孰劣,其实未有定论。什么样的科技成果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什么样的科技成果便是成功的。虽然中国科技界偏重于实用主义、工具主义,但从改革开放30余年的科技表现来看,却对社会发展的推动居功至伟。只不过,若我国科技界也在基础研究方面投入精力,不那么着急技术应用,也许会有新的突破,也未为可知。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照明设计师Lighting designer: OFweek猎头
- 助理照明设计师(效果图设计师) 上海城市之光灯光设计有限公司
- 照明设计师 米绅照明设计(上海)有限公司
- 急聘led室内灯具照明设计师 深圳市飞利高科技有限公司
- LED照明设计工程师 北京荣盛鼎业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 景观照明设计师 上海同城工程照明有限公司
- 照明设计师 广东雷士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 照明设计师 太龙(福建)商业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 照明设计师 上海碧陆斯照明电器有限公司
- 照明设计师 上海英诺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 嵌入式软件工程师(ARM) 山东省/潍坊市
- 光学工程师 山东省/潍坊市
- 华东销售经理 江苏省/苏州市
- 高级采购 北京市/海淀区
- 海外销售工程师 北京市/海淀区
- 海外销售经理 北京市/海淀区
- 销售工程师 北京市/海淀区
- SEO搜索引擎优化专员 北京市/海淀区
- DQE经理 广东省/深圳市
- 业务员 广东省/深圳市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