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照明产业OEM模式隐忧
据之前发布的“2014中国LED照明灯饰行业100强”显示,正冲刺IPO的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欧普照明”)以39亿元的年度销售业绩在照明应用企业中排名第一。
欧普照明的前身可追溯至1996年8月,王耀海、马秀慧夫妇两人成立了一个仅有8名员工的小作坊。19年后,当初的小作坊已发展成员工6000多名,拥有上海及中山工业园、吴江工业园等多个生产基地的行业翘楚;产品涵盖LED及传统光源、灯具、电工电器、吊顶产品等多个领域,并在2008年将公司总部迁往上海。2012-2014年,欧普照明的营收分别为31.38亿元、33.90亿元和38.43亿元。
当下,照明行业正处产业快速升级阶段,行业洗牌也在日益加速。短期内,LED照明市场仍处于相对混乱的无序竞争状态。在行业大量采用OEM的模式下,过去几年时间,欧普照明也频频因质量问题遭到媒体曝光。
“欧普照明将顺应LED智能化以及互联网的潮流,走自己的路,练好内功,不断强化自己的研发、制造、供应链的能力,向消费者和专业用户提供优秀的照明解决方案,更全面地服务好客户,提升自己在LED及智能化照明趋势下的品牌优势。”欧普照明董秘办在书面回复如此表示。
净利下降
王耀海、马秀慧目前合计直接持股欧普照明40.97%,两人还通过共同控股的中山欧普持有欧普照明51.37%的股份。此外,马秀慧还间接持有欧普照明 0.0035%的股份。上市之后,王耀海和马秀慧夫妇仍处绝对控股地位。
近三年中,欧普照明的营收从31.38亿元增至38.43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却不升反降,从4.27亿元降至2.93亿元。
“主要来自于营业费用、管理费用的增长及营业外收入的减少。”欧普照明在招股书中解释称。
在照明行业升级转型的大背景下,2014年,欧普照明在管理方面扩充管理团队、加强产品研发投入;在销售方面扩充销售队伍,推动国内营销渠道向三、四线城市及乡村下沉,提高线上、线下业务的消费者服务能力。这些都导致了欧普照明营业费用、管理费用的增加,影响了利润水平。
同时,欧普照明为加大海外业务投入,在欧洲、巴西、印度、南非等地开设子公司。然而,在欧普照明的海外子公司中,除欧普迪拜之外,欧普巴西、欧普南非、欧普荷兰和欧普印度均处亏损状态,欧普荷兰两个公司亏损最为严重,亏损额逾2839万元。
LED产业分析师孙志宏分析说:“欧普照明海外子公司目前仍未盈利,这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欧普照明的整体业绩。”
值得注意的是,2012-2014年,欧普照明家居灯具业务销售占比分别为37.66%、43.52%和38.72%,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之一。而家居灯具产品的需求,一方面来自于住房装修市场,另一方面来自于已有住房灯具的更换升级,前者受房地产市场景气程度影响较大。
对此,欧普照明方面表示,产品渠道方面,欧普会顺应和引领LED照明及智能照明的技术发展潮流,不断开发满足和超越用户需求的高性价比、高科技产品,“家商并举”,同步拓展和加强家居和商用客户。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31立即申请>> 室外照明新产品OSCONIQ®P 3030(P7)免费试用
-
即日-2.15立即申请>> 【免费试用】欧司朗光电半导体新一代DURIS®S 5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OFweek产业研究院智慧灯杆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精选OSRAM通用照明、移动设备、工业领域...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GORE技术白皮书限时下载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行业研究】LED照明行业出口月度监测报告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