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聚焦|硬科技的重要时刻 火了哪些关键赛道
《投资者网》黄韵欣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3月13日,全国两会圆满落下帷幕。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及“科技”,国务院机构改革包括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全国人大代表的多个建议以及全国政协委员的多项提案都围绕科技展开。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经济发展。相关数字经济,数字化转型、5G应用与6G研发,未来科技,虚拟财产立法,ChatGPT、人形机器人、国家数据成为两会热议的高频词。
回顾过去五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一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五年内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6%,装备制造业增长值年均增长7.9%。
展望未来,国家将抓纲举目、集中精力持续推进科技发展。对于本次科技部重组,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副院长王海燕认为,科技部重组后,各部门定位将更加清晰,部门之间更加协调。
《投资者网》整理发现,在科技创新上,2023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重点关注“人才培养引进”、“加强基础研究”和“产业协同发展”等方面。从细分行业来看,今年两会硬科技话题涉及加速半导体国产替代进程、增加新能源汽车消费和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等。
夯实基础 协同创新
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意味着将科技发展的命脉牢牢掌握在国人手中。
而关于如何进一步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政协委员们频繁提及人才培养引进。全国政协委员袁亚湘表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人才。我们要真正重视科技人才的成长,特别是青年科技人才,他们的工作环境,他们的成长氛围,这些都非常关键。”全国政协委员刘忠范称,“我们应该加快人才队伍的建设,持续推进落实人才强国战略。”
人才是第一资源,集中人才干实事,矢志不渝坚持基础研究,才能促进科技不断创新。
“我深知从事基础研究需要克服重重困难、破解各项难题,也深知基础研究对助力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意义”,全国人大代表王立峰如是说。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部长通道”上表示,“下一步在基础研究方面,一是加强由好奇心驱动,进行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二是加强由国家战略目标驱动,进行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三是加强市场驱动,进行应用型基础研究。”
众人拾柴火焰高,一司之力无法推动整个科技行业的创新,只有协同发展才能产生效益最大化。而协同发展,一方面需要领军企业发挥带头作用,另一方面加强产业链上各企业的良性合作。
全国政协委员冯江华认为,科技领先企业自身要围绕关键核心技术,颠覆性技术以及未来产业的竞争高地展开技术攻关,同时拉动整个产业链供应链,引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的一些企业共同融通发展,共同协同创新。
半导体:关注存储芯片、电子特气国产替代
我国科技要实现自立自强,离不开半导体芯片行业的创新突破。半导体芯片可谓是硬科技的基石行业。无论是新能源、人工智能,还是航天航空、军工,相关产品都需要依靠高性能芯片进行运转。
目前我国半导体芯片行业具有多处“卡脖子”环节,而要实现芯片自主可控,国产替代是必经之路。
近年来国家重视网络安全、数据安全,而存储芯片与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息息相关。全国人大代表、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冯丹指出,存储器和存储系统是数据的载体,关乎数字经济产业安全、国家安全。据冯丹介绍,“如今构成存储系统的存储介质芯片依然是薄弱环节,我和我的团队立志做顶天立地的研究,我们和国内的几家龙头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正在研发速度更快、能耗更低的下一代存储器,未来将从根本上解决国产芯片卡脖子问题。”
在今年两会中被提及的,亟待攻克卡脖子现状的环节,除冯丹介绍的存储介质芯片之外,还有半导体上游材料电子特种气体(以下简称“电子特气”)。
电子特气被誉为“半导体的血液”,是晶圆制造的重要材料。全国人大代表郑月明表示,“据统计,集成电路生产用的电子特气,我国仅能生产约20%的品种,近九成市场仍然被外资头部企业占据,进口依赖度高,国产替代需求强烈。”而据此,郑月明提出以下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引导产业健康发展;加大电子特气创新研发支持力度,增强人才支撑;大力支持电子特气国产化和市场应用;进一步支持优质电子特气企业做大做强。
此外,作为去年两会高频词的“汽车芯片”,在今年两会期间也被人大代表提及。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指出,从保障机制、技术规范和测试标准方面完善汽车芯片配套措施。
新能源:稳住新能源汽车等大宗消费
除汽车芯片以外,冯兴亚还提出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目前面临的其他问题,例如“补电难”。
事实上,目前部分消费者能直观感受到补电难问题。“感觉充电桩和换电站没有加油站的数量多,充电不够方便,所以暂时还是在使用燃油车”,某新一线城市车主李女士对《投资者网》表示。
冯兴亚认为,目前我国的换电模式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规划布局整体落后、换电车型的研发投入较少、换电站建设成本高、电池标准规格不一、资源共享缺乏基础等问题。对此冯兴亚称,“希望加快全国换电模式推广的整体布局,研究出台各类对换电模式支持的扶持政策,扶持奖励汽车企业推出换电车型、加大车电分离政策鼓励。”
无独有偶,全国人大代表、长安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同样提及补电难问题,建议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缓解用户补能焦虑。
如用户补能问题得到充分解决,那么则可一定程度上提振新能源汽车的消费。
工信部部长金壮龙在“部长通道”上表示,今年要稳住新能源汽车等大宗消费。而在助力新能源车消费增长方面,人大代表们认为应给予一定政策扶持。冯兴亚建议,对新能源汽车消费实施持续补贴,直接将优惠补贴给消费者,并延续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朱华荣建议,将2.0L及以下排量的汽车消费税税率减半,同时将车辆购置税、汽车消费税合并,保留一个税种,增加地方财政留成比例。
值得注意的是,3月1日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对于购置期在2023年的新能源汽车继续免征车辆购置税。3月2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表示,今年将积极出台新政策措施支持新能源汽车的消费,比如指导地方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优化充电等使用环境,同时将完善充电桩等配套设施建设,扩大二手车流通。
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
“就像踢足球都是盘带、射门,但要做到梅西那么好也不容易。”在今年全国两会的首场“部长通道”上,中国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谈及今年以来爆火的ChatGPT。
王志刚表示,“ChatGPT要做到算法的实时性和有效性并不容易。我国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布局,在这个领域的研究也都进行了很多年,并且有一些成果,但要达到ChatGPT的效果,可能还有工作要做。”
人工智能发展是时代潮流,国内外许多厂商都应势而变布局AI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达成质变,要想走在AI技术的前沿,一方面是扎根深层“土壤”,不断进行技术突破与创新,另一方面是持续探索,人工智能的发展是“持久战”而非“突击战”。
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方面,业内不少企业已付诸实践。国内人工智能领先企业商汤科技。商汤科技用人工智能赋能百业,公司依托AIDC和平台SenseCore商汤大装置AI云,为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打造创新引擎,深度激发产业潜能,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公共服务业、零售、文创、地产、银行等行业中赋能各产业数字化转型。
“目前我国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人工智能产业链条,全球竞争力持续提升,但我国在基础层和部分技术层、应用层的关键基础技术领域滞后于欧美国家”,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燕瑛表示,“基础研究水平是决定未来人工智能产业长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而对于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人大代表们强调与实体经济进行融合。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认为,通用型认知智能技术突破很可能成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上最大的一次技术跃迁,显著加大人工智能对各行各业的赋能作用。
关于人工智能和医药融合的方面,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表示“全面采用人工智能技术,智慧制药能够为制药企业带来从研发、生产、流通到终端消费全链条的质量提升。”而在教育方面,全国政协委员、重庆邮电大学校长高新波认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沉浸式、交互式、体验式教学,人工智能在教育效果的评估、学生成长的评价中也将大有可为。(思维财经出品)■
来源:投资者网
原文标题 : 两会聚焦|硬科技的重要时刻 火了哪些关键赛道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2.26火热报名中>> OFweek2024中国智造CIO在线峰会
-
1月8日火热报名中>> Allegro助力汽车电气化和底盘解决方案优化在线研讨会
-
限时免费立即试用>> 燧石技术,赋光智慧,超越感知
-
7.30-8.1马上报名>>> 【展会】全数会 2025先进激光及工业光电展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 智能家居出海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视觉感知技术在半导体与印刷包装创新大会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