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百亿LED项目成“泡沫” 彩虹蓝光艰难重启又能走多远?

  可是,这一切努力却都不是白费,留守的蓝光人也没有空等。经过多方努力,合肥彩虹蓝光,终于在流火的七月正式开始复产!

  虽然,市场形势已经比停产之前更为严峻,外延机台甚至只能以合同代工的形式开机,可是蓝光的销售人员还是在一块一毛地与合作企业进行着艰难地协商。

  虽然,长时间的停机使得机台启动时状况不断,可是蓝光的设备人员还是加班加点的努力着,不时深夜凌晨赶到公司处理异常。

  虽然,技术的落后在产品的成本和品位上带来极大的压力,可是蓝光的工艺技术人员仍在努力,每天拖着疲惫的身躯在宿舍的架子床上沉沉睡去之前,依然念念不忘思考着如何优化工艺。

       6月24日,上述合肥彩虹蓝光设备供应商表示,这个厂刚刚重新开工,大概要三个月的试产期,芯片才能生产出来。

  当蓝光重新出发的时候,面临的竞争并不比前两年小。目前,三安光电拥有161台MOCVD,总产能位居全国第一。德豪润达则到货92台设备,其中52台已调试完成开始量产,年末有望开满。

  去年6月,在一次行业论坛上,德豪润达董事长王冬雷判断说,LED上游在未来逃脱不了半导体产业发展的规律,目前全球也就3~5家比较成功的半导体公司。他认为,全球最后可能就只剩下3~5家LED外延芯片企业,也许可能是2家。

  叶国光认为,即使在今年芯片行情不错的情况下,国内芯片企业整体的产能利用率也只有70%。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人士告诉笔者,其实上海蓝光目前的打算还是比较模糊。一方面想做大,但做大又是一个包袱。“像这样有三五十台MOCVD设备的企业,扩产边际效益提升不上来,还得大量投入,不扩产现在的成本压力也很大,价格战打得很厉害。”

  广东省照明电器协会副秘书长、广东光亚照明研究院总监刘俊向笔者分析说,目前LED芯片企业有三大阵营。一是以科锐、日亚、欧司朗等为代表的外资品牌,其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保持着稳步上升的态势;二是中国台湾的芯片企业,比如晶元、新世纪等;第三个就是大陆的芯片企业,比如三安光电、德豪润达等。“现在上海蓝光要重新定位自己的优势,难度会比较大。”

  刘俊说,对于上海蓝光来讲,无论是定位于车载、还是显示或者照明领域,其实都有企业已经在那里守着。他建议,上海蓝光还是首先要明确自己市场定位,其次注重产品本身的光效和价格,即性价比。

  彩虹蓝光,在沉寂半年之后,终于再一次迈出了前进的步伐。她依然背负着沉重的负担和同样沉重的希望,在这条坎坷的道路上,艰难,却又坚定地迈步向前。

  彩虹蓝光,艰难地重启。

  彩虹蓝光,仍在路上!

<上一页  1  2  3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半导体照明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