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深度剖析】中日对比 中国缘何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

  我们谈一谈为什么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或颁给发明蓝光LED的人。首先,仅仅有红光、黄光LED人们还造不出白光LED,有了蓝光LED之后,不论是利用三原色原理还是用蓝光产生波长更长的光,白光LED的出现就是自然的了。其次,高亮度的LED给实际应用打开了门窗。现在,LED已经进入了普通家庭,其发光效率和寿命远远高于白炽灯。

  据说,LED效率的提高速度也遵从摩尔定律,也就是说,每过三年就提高一倍。而成本呢?据说每过十年一个流明的成本就降低十倍,而每个LED封装的亮度提 高20倍,这个定律叫海兹定律(Haitz‘s law)。如果这个定律继续成立,到了2020年,LED光源将成为最便宜的光源,假如届时全世界都用上LED,全世界用于照明的耗电将减少一半。

  谈到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之一名古屋大学的赤崎勇教授,他是今年三位获奖人中年纪最大的,85岁了。他在35岁才获得博士学位,快四十岁的时候才研究蓝光LED,那是六十年代末。这事被一度搁置,直到80年代随着更好的氮化镓的出现,他重新捡起老行当继续研究蓝光LED,那时,他的学生,另一名诺奖获得者天野浩加入了他的团队。虽然赤崎勇在1981年就重新捡起蓝光LED,真正的突破是他和天野浩在1989年做出来的,此时,赤崎勇已经60岁了。因此,这位先生带给我们的教训就是,不要忘记你最想做的事,要一直做下去。

  从中村修二和赤崎勇的故事我们能学到什么?日本人是人所共知的非常倔强的民族,我多年前和他们中的一些物理学家打过交道,切身体会过他们认死理的性格。这种认死理的性格让他们在西方人不能获得成功的地方获得了成功,高亮度蓝光LED一向被认为是很难找到的,赤崎勇和中村修二就找到了,一个从六十年代末工作到九十年代初,一个从八十年代初工作到九十年代,而且,中村修二现在还在加州大学继续工作。一个人一辈子能做的事情确实不多,所以才要认死理,看准一件事情做下去,今年做不到那么明天再做,明天做不到后天休息一会儿以后再做。

  中国科学家为何无缘诺奖?英媒:教育妨碍创造力

  外媒称,2014年度的诺贝尔医学、物理和化学奖纷纷揭晓。获奖的有英国、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国的科学家。然而,名单中仍是没有中国科学家的名字。学者表示,中国官本位的体制和鼓励“寻求正确答案”的教育使中国科学家至今同诺奖无缘。

  英国广播公司10月9日报道称,中国人可以说有很强的“诺奖情结”。今年诺贝尔奖预测时,预测获奖的名单中出现了四位华人面孔,得到了中国媒体的广泛报道。报道都特别提到其中两人是在中国国内受过大学本科教育,改革开放之后出国留学,做出了出色成绩。

  诺贝尔奖揭晓,四位华裔科学家没有获奖。中国媒体报道纷纷表示遗憾。然而,即使他们四人这次获得了诺奖,也是在国外研究的成果,不能说是中国科学研究的骄傲。

  诺贝尔奖建立100多年来,虽然偶尔也有华裔科学家登上领奖台,但至今没有一个中国本土的科学家获此殊荣。这种状况也不断引起中国国内的讨论和反思。

1  2  3  4  下一页>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半导体照明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