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知识产权日 国内LED如何成为全球挚爱
Ofweek半导体照明网讯 今天是世界知识产权日,随着知识经济与经济全球化的推进,知识产权包括专利、商标和版权等成为国家及企业重要的战略资源。“专利”对每一个行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保护企业对产品的生产、使用、销售的权利。LED产品市场也一样,同样存在着侵占专利、仿冒复制、以次充好等现象。所有这些现象严重地损害了专利发明者的利益,影响了企业开发创新的热情,给LED行业正常有序的发展造成不可避免的伤害,同时给消费者带来极大的困扰。为行业以及市场的健康发展,LED生产企业应增强自身专利意识,勇敢地拿起专利这个法律武器,维护自己正当的权益,打击那些侵占专利、抄袭复制的不良厂家,维护和规范公平、公正、有序的市场秩序。
“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艰难
半导体照明产业尤其是其上中游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全球经过二三十年技术储备,原始创新和高端技术创新变得越来越难。因此,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日益受到重视,在全球创新链的竞争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日亚化学、飞利浦流明、欧司朗、丰田合成、科锐等为代表的日、美、欧洲的半导体照明公司经过多年的专利积累,已经基本形成了技术垄断的局面。同时,这些公司利用各自核心专利,采取横向(同时进入多个国家)和纵向(不断完善设计,进行后续申请)扩展方式,在全球布置专利网。在强大的专利壁垒面前,国内半导体照明企业的发展和国际化进程举步维艰。
近日,两年一届的Light+Building2014法兰克福国际照明展在德国法兰克福国际展览中心隆重举办。然而,展会现场的一件大事,让“所有展商”谨慎起来--欧司朗专利高管现场巡查,两中国企业被“撤展”。该事件在国内引起了巨大反响。
“中国制造”历来被西方称为“远东之兽”,这个比喻的背后,一方面喻示了西方世界眼中“中国制造”的“凶猛”势力,而另一方面,则喻示西方世界眼中了“中国制造”的“野蛮”与粗糙。
长久以来,中国虽然因为制造能力获得不少商机,但也因为“仿制”能力受到国际市场的防范和排挤。尽管中国制造业为全球各行各业提供了大量的代工,但是利润却被自身的无序竞争、价格战拉低了,形成低利润的恶性循环,更顾不上创新和专利保护、维权了。无疑,“代孕”模式难以“孕育”出一流企业,更遑论品牌建设。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而专利就是对自身创新技术突破的一把保护伞。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4日10日立即报名>> OFweek 2025(第十四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
-
4月30日立即参与 >> 【白皮书】研华机器视觉项目召集令
-
5月15日立即下载>> 【白皮书】精确和高效地表征3000V/20A功率器件应用指南
-
7.30-8.1火热报名中>> 全数会2025(第六届)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展
-
7.30-8.1马上报名>>> 【展会】全数会 2025先进激光及工业光电展
-
免费参会立即报名>> 7月30日- 8月1日 2025全数会工业芯片与传感仪表展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