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剖析】中日对比 中国缘何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
传统重视教育
二战后,日本通过立法实现了教育均一化,可以说,日本重视教育的传统,从小就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为以后投身科研打下了基础。
此外,获奖的三位科学家虽然都是从企业科研起步,之后都成为了大学教授。这说明,优秀科研人才可以在企业和大学间流动。这为我们提供了不小的启示。现在我们不少科研人才一旦进了大学这座象牙塔,就很难与企业产生联系,反之,企业的科技人员也基本和大学的科研成果没有互动。而妨碍这种流动的重要原因,笔者以为,在于当前人才管理服务机制的缺陷。在很多国家,一旦某人在科研上有重大建树,往往立刻成为企业、大学抢手的人才,没有身份的限制和区域的阻隔,这样的良性机制往往激励人才重视科研并且易出成果。
2014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尘埃落定,我们更应该重视对获奖者背后的研究,努力为我国营造利于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才培养环境,这似乎更有价值。
网言网语:
@新浪读书:基于诺奖评委会近年越来越不按常理出牌,谁也不敢断定。
@桔子树小窝:中国目前不能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诺奖,主要原因是基础研究的积累不足。
@光远看经济:中国何时在自然科学领域可能得诺奖,当搞科研的比炒房的富有的时候!
编者语:
LED时代已经开启,民用照明放量如火如荼。诺奖无疑是一个有影响的世界性大奖,值得重视,但不宜将其“神圣化”,视为评判衡量事物的最高标尺。在这个时点诺贝尔评委把奖项颁给LED的三名科学家,无疑对整个行业具有标志性意义。以诺贝尔奖的方式宣告LED照明时代的到来,既是一种巧合,也是一种必然。诺贝尔奖不代表一切,当下,对于我国LED企业和行业人士来说,如何做好企业质量管理及企业发展以及每个人做好份内之事最重要!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4月30日立即参与 >> 【白皮书】研华机器视觉项目召集令
-
5月15日立即下载>> 【白皮书】精确和高效地表征3000V/20A功率器件应用指南
-
7.30-8.1火热报名中>> 全数会2025(第六届)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展
-
7.30-8.1马上报名>>> 【展会】全数会 2025先进激光及工业光电展
-
免费参会立即报名>> 7月30日- 8月1日 2025全数会工业芯片与传感仪表展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OFweek 2025(第十四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