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行业难“走出去” LED企业如何应对“专利流氓”?
二是难跨越技术标准中的知识产权障碍。技术标准中的专利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焦点问题,在LED照明领域最为凸显。一些标准涉及大量核心专利,要想融入产业链,就必须采用标准,而采用标准就必然涉及专利许可。但我国LED企业应对这方面问题的意识、能力和手段都还比较弱。
三是技术引进中知识产权问题频发。我国LED企业在技术引进或专利许可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知识产权问题,比如合同中附带不合理的技术实施限制,不允许我国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新或无法拥有再创新所形成的知识产权等限制条款比较多。
四是知识产权附加值未能体现。LED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因缺少知识产权布局,产品无法体现知识产权附加值,利润率很低,甚至赔钱。比如,我国大量光伏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的过程中,由于知识产权的缺失使得企业产品附加值极低。2012年,出口光伏产品的毛利率降到低于1%,企业陷入价格战,而这非常容易引发知识产权贸易调查和反倾销调查。稍有不慎,LED行业也难逃此劫!
五是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当前,我国也有不少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遇到产品被他人仿冒或侵权,造成损失的情况。对企业的调查显示,在贸易目的国因自身产品被他人仿冒而影响出口的比例高达24%。企业在海外被他人仿冒和侵权的,在当地提起知识产权侵权诉讼进行主动维权的企业又不多,仅占29%。
在小编看来,大部分LED企业向国外市场销售商品或直接投资时,极少会对目标市场的知识产权情况进行分析评议。例如,出口商品的商标是否与当地企业已注册的商标相同或近似?商品本身或生产工艺是否落入当地的专利保护范围?目标地区同行业竞争企业的商标、专利持有情况如何?自己的商标、专利、技术秘密是否可以取得当地的保护?目标地区知识产权的保护状况如何?这些问题都与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息息相关。
触角延伸到中国LED企业 如何应对“专利流氓”?
我国LED照明产品在对外贸易的过程中不仅要注意知识产权的问题,更要提防“专利流氓”的攻击。
专利流氓实际上发源于美国,在美国愈演愈烈。目前美国的专利流氓或者带有专利流氓行为倾向的公司,已把其触角延伸到中国来,在中国开设了分公司或者关联公司,这是国内专利流氓存在的一种方式。这些专利流氓要打击的主要有两类公司--大型公司或中小高新企业,后者受到的打击往往更大,因为这类公司往往正在起步之初,对打击的承受力还不强,这时候专利流氓找上来,可能会导致一剑封喉。
在知识产权领域,“专利流氓”(patent troll)已成为多个国家所面临的麻烦,以美国为最。而在中国,由“专利流氓”启动的诉讼已开始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企业的困扰,LED照明企业也深受其害!
有业内专家表示,“专利流氓”虽然提升了企业对于专利价值的重视程度,但也为社会带来了更大的负面影响。如果任其发展,“专利流氓”可能会提起更多的专利诉讼,不仅会扰乱市场秩序,还将破坏正常的知识产权环境,影响专利交易市场的稳定运行。
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陶鑫良表示,目前美国的专利流氓或者带有专利流氓行为倾向的公司,在中国开设了分公司或者关联公司,这些专利流氓要打击的主要有两类公司--大型公司或中小高新企业,后者受到的打击往往更大,刚刚起步的中小LED照明企业往往正在起步之初,其研发、知识产权乃至整个资源的筹备、对打击的承受能力还不是很大,这时候专利流氓找上来,可能会导致一剑封喉。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5月30日立即下载>> 【白皮书】电子测试技术白皮书合集:解决五大核心挑战
-
6月19日立即报名>> 【在线研讨会】安世汽车车身照明方案
-
7.30-8.1火热报名中>> 全数会2025(第六届)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展
-
7.30-8.1马上报名>>> 【展会】全数会 2025先进激光及工业光电展
-
免费参会立即报名>> 7月30日- 8月1日 2025全数会工业芯片与传感仪表展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白皮书】研华机器视觉项目召集令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