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从低冲击的灯光艺术介入说起

第五届海上世界国际灯光节,主题是"聆·动"。第一、二届基本是照抄广州灯光节的,第三、四届请了不少艺术家,虽然规模、影响不如广州灯光节,但国际性、艺术性已然超过。第三届适逢2015年深港双年展,还有幸列为外围展。

这次充满期待而来,有点失望,作品少,艺术性不强,比之第三、四届逊色不少(我判断艺术的标准是能否触发个人思考、感悟,而非漂亮、震撼)。

慢慢观赏,却有意外之得:低冲击的灯光艺术介入,未尝不是未来照明新路。

所谓低冲击,取自十多年前在城市建设领域非常火的低冲击开发。低冲击灯光,要求谨慎用光,适度用光,只为光润城市,不求光耀天下。与之相对应,就是目前流行的高冲击灯光,大规模、大体量、高亮多彩、动态多变,只为吸引眼球,以求展示形象。

"FALLS"、"迷雾"两个作品利用现状电梯、树木,与周边环境毫无违和感。虽是新作,宛如早存。而且,两组灯光前暗后亮,层次暧昧,相得益彰。

FALL

迷雾

"海上琉光"、"LOOK"、"沉浮"、"协奏曲Concerto"等作品,稍不注意就会错过,细看却有意思。特别是"沉浮",仅是简单的翘翘板,就能引得"老中青少"乐在其中,不经意间的些许趣味就可以触发思考,高!

海上琉光

LOOK

沉浮

协奏曲Concerto

海上世界灯光节由企业操办,这是社会的力量。相对而言,政府在这方面限制很多。真正的创意艺术无法通过常规招投标进行定价,政府只能通过高冲击灯光来体现"物有所值",这可能也是媒体立面、灯光联动风靡全国的重要原因。

目前,国内灯光还处在高冲击阶段,这波发轫于2013年的浪潮,至今已近五年,仍在余波荡漾。不过,从城市形象展示和传播效果看,由高转低已是不争的事实。2016年杭州风头一时无两,2017年厦门犹有余香,广州已经反响有限,即是最好明证。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LED路灯推广运动从起步到落幕约是7年,景观照明建设估计也躲不过七年之痒。斗胆预测下,这波由各地政府主导的照明狂潮,始于2013年,最迟将在2020年结束。这有资金、审美、心理等原因,社会发展周期也是重要考量。

这里不妨给一个判断信号:厉害啦,我的...这句当下的网红话,与高冲击灯光有着基本一致的社会心理基础。当这句话不再流行,就标志着高冲击灯光走到尽头。

狂潮过后,城市灯光何去何从?理想状况是:政府退出,社会接棒;高冲击灯光过气黄花,低冲击灯光适逢其时。

社会投资不一定理性,但胜在多元多样。不少企业愿意为真正的艺术创意付费(这对政府投资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给高品质、有创意、富艺术的低冲击灯光留出了未来发展空间。

市场经济足够强大,社会发展相对完善的城市,如果有合理的政策安排和适当的经济诱因,社会力量有望接棒政府,实现高、低冲击灯光的衔接和切换。至于其他城市,只能呵呵了。

灯光节同期,还有一个名为"极光汇"的收费室内灯光艺术展。艺术性欠奉,倒是挺好玩。

次元空间

像素艺术

极光格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半导体照明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