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解读科研经费“返点”潜规则下的LED产业

  利益勾结

  凭关系立项 按立项“返点”

  针对科研领域乱象,相关部门近年花了很大力气治理,但当前科研腐败问题依然触目惊心,原因何在?科技部部长万钢一语中的:“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是坐在同一条船上。”

  科研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结成“利益共同体”,甚至出现“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怪象,使得科研经费失去了应有的纯洁性,一些科研人员将功夫用在了科研之外。这也是为什么科技部部长万钢上周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提到科研经费“恶性问题”时连说两个“愤怒”,并表示“痛心”和“错愕”。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史璞告诉记者:“要想立项,就要有关系,甚至还有一些掌握科研经费的部门找人家来立项,立完项再要分成,这并不鲜见。”

  浙江省审计厅2012年在年度审计报告中也指出,部分高校领导和科研管理人员既是管理监督者,又是科研项目承担者,这是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不严的主要原因之一,且违规较多的通常是项目经费量大的学科带头人。

  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和监督,并非无章可循,但科研项目封闭运行,监管制度难以形成有效约束。上述985高校社科处人士说,课题经费既然已经拨下来,财务人员一般认为这笔钱就是属于课题负责人的,财务报销程序不过是走个过场。

  机制变形

  成果多注水 再申请课题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总量达10298.4亿元,总量居世界第三。

  多位科研人员反映,现行体制下,我国大学和科研机构把课题多少作为科研人员晋升、考核的重要指标,一些课题成果“注水”,“重立项,轻研究”“重投入、轻绩效”成为突出问题,这表明我国科研体制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种种扭曲,科研投入与叫得响的科技成果不成正比。

  史璞说,很多科研人员把精力花在立项上,没有多少精力搞研究,就用科研经费去包装成果,再用包装的成果去申请新的课题,科研经费就在这种“课题复课题”的循环中被浪费掉。

  据统计近年来,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年均增长超过千亿元,2012年更是超过1万亿元。但根据中国科协的调查估算,我国科研资金用于项目本身的仅占40%左右,大量科研经费流失在项目之外。依据1万亿元左右的总量来估算,科研经费非科研之用的金额每年可能达到数千亿元。

  这与广州市副市长王东披露的数据大体相当。他7月底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说,自己看过的一份资料显示,全国的科研经费大约40%真正用于科技研发,百分之五六十用于开会出差。彼时,广东省纪委发布消息,广东省科技厅厅长李兴华因涉嫌严重违纪,正在接受组织调查。这从一定程度上暴露出LED行业政府补助乱象。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半导体照明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