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LED并购潮起不落背后的故事
6月19日,同方公告,拟通过下属全资境外子公司THTF Energy-Saving Holding Limited认购真明丽控股有限公司增发的10亿股新股(每股面值0.1港元),并向真明丽股东发出全面要约收购。本次认购价格共计9亿港元,公司将通过THTF ES持有真明丽51.6%的股权,成为其控股股东。
6月20日长方照明公布资产重组草案,拟以“现金 + 股权”的方式购买李迪初、李映红、聂卫等 29 名自然人持有的康铭盛60%股权,交易总额 5.28 亿元。
并购潮起不落 究其原因
如果说并购是一种方向,那么并购过程的模式就是一种方法,而方法总是与并购双方或多方的利益指向和目的初衷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行业整合无疑逐渐成为行业趋势,强者更强的局面得到了充分显现。无论针对技术还是针对渠道的整合,都是为了迎接箭在弦上的LED照明时代。
从近年来LED行业众多并购案例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 跨界或中上游企业利用并购进入照明领域,延伸产业链来实现多元化策略;
2. 中小型企业采用横向合并,优势互补,利用整合壮大自身力量,提高核心竞争力;
3. 通过合并、部分收购等方法避开专利产权的限制,取得市场主动权。
优质的照明企业在这期间成为资本市场的“香饽饽”,有持续盈利能力且有达到亿元规模的企业更是成为“众矢之的”。而反观国内LED产业,能够满足条件的企业少之又少,这就导致了LED行业兼并收购市场僧多粥少的局面。在LED照明兼并收购的狂热气氛下,正常的产业并购沦为投机型与财务型并购的游戏。这种局面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的交易秩序,推高了标准资产价格。
照明市场因LED的进入带来的剧变和市场的景气预期,在过去几年引来了众多资本的青睐,结果导致LED照明企业间的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因此在未来的一段时间照明企业间整合、并购与前几年相比,会更加频繁,战略意图也更加多元化,有照明企业为了做大做强而收购,比如亚明照明(飞乐音响)最近在工程领域攻城略地,收获颇丰,拿下包括上海中心这样的大单,为了进一步加强工程市场、试水混合所有制,近期对工程照明公司申安集团进行收购;也有上游企业为了进入下游应用市场,以完善产业链而进行的兼并,比如德豪入主雷士;有以外销为主的照明企业想加快开拓国内市场做的收购兼并,比如深圳珈玮发动对品上照明的收购。这些都是从战略层面考虑做的资本运作,而非简单的财务投资,此类兼并极大地改变行业格局,加速行业发展。而以自身成熟渠道希望获取更高端企业的技术和资金支持的想法来进行并购,经过众多案例分析,似乎并非是一条捷径。
最典型的莫过于欧司朗入主佛山照明,按照佛山照明当初的设想,引入欧司朗就是希望与强者联盟,引入先进的技术,实现自身品牌的强大。然而业内人士表示,欧司朗却“反客为主”,佛照看似沦为附属加工厂,LED等较为高端的技术也处于落后境况。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4月30日立即参与 >> 【白皮书】研华机器视觉项目召集令
-
5月15日立即下载>> 【白皮书】精确和高效地表征3000V/20A功率器件应用指南
-
7.30-8.1火热报名中>> 全数会2025(第六届)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展
-
7.30-8.1马上报名>>> 【展会】全数会 2025先进激光及工业光电展
-
免费参会立即报名>> 7月30日- 8月1日 2025全数会工业芯片与传感仪表展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OFweek 2025(第十四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